吴宁街道、南马镇社会工作站|上周工作总结

8月从疫情袭来到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吴宁街道社会工作站,积极响应政府防疫部署和号召,在防控期间迅速组建起一支志愿者队伍。

吴宁街道社会工作站志愿者赶赴三个点位落实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政策,分别是明珠广场、东岘社区、朝阳社区三个核酸采样点,每个点位3名志愿者,共计志愿者60余人次,每天5个小时,共计105小时,服务检测人员达1万多人次。
在现场,志愿者有序分工,高效服务,核对居民身份健康码信息,在维护核酸检测点秩序的同时,做到了文明引导,及时提醒纠正人群2米线间距、规范佩戴口罩等工作。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坚守岗位,争做助理防疫的践行者、示范者。

前期,吴宁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工了解到辖区内李爷爷家庭的相关情况。8月19日,社工对李爷爷家进行了第二次探访,聆听李爷爷的过往的故事。

李爷爷是一位92岁的高龄老人,他面容慈祥、精神矍铄,李爷爷1949.5.10日参军,部队正是威名远扬《亮剑》中李云龙部队的原型。
“炸弹扔下来,敌人没有瞄准,扔到了营部前面的学校里……”92岁的李爷爷正在给社工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社工们围在李爷爷身边,听述着李爷爷在战斗中亲历的故事。
“爷爷,您是怎么上战场打仗的,不害怕吗?”在社工期待的眼神中,李爷爷拿出早已泛黄但依旧保存完好的参军证书娓娓道来,“看这就是我的参军证,当时当然是怕的,但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那样的年龄,只要祖国需要,就会咬着牙的不怕艰苦,拼着命的不怕牺牲!那时的我们,绑腿,扛上枪,带好手榴弹,背着碗口粗细长长的装着大米的袋子,一天要走上百公里追击敌人···”同时李爷爷给社工们看了子弹伤害的部位—小腿上,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把社工们带到那个满是战火和硝烟,那个每天都可能会遇到埋伏和牺牲的年代,社工们被李爷爷那时的英勇无畏深深感动。

李爷爷在讲述中还拿出自己珍藏的立功证书,纸张虽已泛黄,但足以看出爷爷对这些证书的珍贵,一页页,一张张,跟社工一起分享证书上的故事,让社工们了解到李爷爷毕业于军政大学,在1949年5月入伍等讯息。李爷爷虽已92岁高龄,但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讲述的经历惊心动魄,社工们的目光中充满崇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足以表达对李爷爷的钦佩之情,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换回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吴宁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工于上周对辖区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更好的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活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照顾。

“平时要注意身体,保持乐观心态。如果遇到困难与需求,及时向社工反映,社工会尽力协助解决困难。”一声声亲切的叮嘱,尽显关怀。
过程中,社工与残疾人悉心交谈,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并根据残疾人不同特点,结合生活状况,为残疾人答疑解惑,提高村域范围内残疾人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让残疾人了解更多政策和权益。正值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期间。社工重点讲解疫情防控、防诈骗等相关知识,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此次入户走访进一步充实了残疾人居民的基本信息,更好地掌握了辖区残疾人的生活近况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南马镇社会工作站:案主马某某,男,63岁为低保户,妻子精神二级残疾,有两个女儿。
8月 18日南马镇专职社工对个案家庭进行走访登记, 案主家中无正常能力的人照顾,家中残乱不堪。社工耐心倾听案主自诉,在老人讲述中不禁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感到悲痛,社工安慰老人,生活要向前看,要坚强的面对,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在与案主一番交谈之后,社工认真做好走访笔录,进行分析评估,以便日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案主姓名:包某某
性别:女
年龄:21岁
婚姻状况:未婚【核心家庭.父母和案主姐弟】
性格特征:儿时是正常活泼可爱,初中开始出现变化,不与家人同学沟通。
南马镇社工接到个案任务后通过电话访谈形式先于案主交流沟通,建立专业关系,认真做好访谈笔录,进行分析评估,以便日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8月从疫情突袭而来到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南马镇社会工作站积极响应,组成志工+社工联动的方式,共同抗疫。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抗“疫”之战,不是少数人的战斗,也不是一座城的战斗。而是举国之力,千里奔赴的一场“飓风营救”。疫情面前,我们并不孤独,每个人都是同胞,同志,同行者!


无论白天黑夜,社工和志愿者们坚守岗位,在抗疫的路上,如果有需要,他们将继续奔赴战场,正是他们的坚守和担当,为我们筑起来防疫一线的“彩虹”屏障,让我们携手抗疫,等待花开疫散!
